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各种美味水果大量上市,所以很多人选择在秋冬季进补,进食水果,其实吃水果也要看体质、讲方法。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中医脾胃病科副主任李晓庆提醒,秋冬季节吃水果最好要选择当季水果,还要避免踏入一些误区。
□本报记者 张秋焱
营养丰富口感好
吃水果要吃当季的
秋季的水果是在自然环境下成熟的,它们吸收了充足的阳光和养分,营养成分更丰富。
据李晓庆介绍,秋季的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维生素 K 和膳食纤维,维生素 C 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生素 K 对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很重要,清热润肺,适合秋季干燥时节食用,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苹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柿子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营养丰富,可促进消化;石榴富含抗氧化物质如多酚和花青素,有助于抗衰老,提升免疫力。自然成熟的水果在风味和口感上更胜一筹,像秋季成熟的葡萄,经过了足够的光照和生长时间,甜度更高,汁水更丰富。当季水果通常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催熟和保鲜措施,减少了化学物质的残留,吃了更健康。
吃水果别盲目
根据体质选择
俗语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有些市民坚持每天吃一个苹果,认为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吃。”李晓庆说,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吃水果,因为水果一般都是寒性的,不利于脾胃病患者护胃养胃。另外,胃食管反流的人因胃酸分泌过多且长期饭后不运动,会导致大量的胃液上涌入食道,引起食管黏膜损伤或病变,出现烧心、胸闷、反流、咽喉堵塞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严重的胸痛。吃大量水果时,会加重上述不适症状。
在很多人看来,水果营养价值很高,多吃应该有益无害,其实不然。
苹果中含有钾盐,如果多吃对心脏不利,所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人不可多吃;香蕉性寒,对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水肿的人不宜多吃;橘子不适合肠胃虚弱、肾肺功能不全的人;未成熟柿子含有大量鞣酸,在胃内易形成柿石,加重消化不良症状,不宜多食,尤其不要空腹吃,且不宜与螃蟹、红薯等大量同食,以免引起不适。
“在临床上,有些患者认为平时吃水果能补充维生素,可以代替蔬菜的作用,这也是一个误区。”李晓庆说,水果中含有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数量远远小于蔬菜。如果不吃蔬菜,光靠水果绝对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素。此外,很多家长认为,小朋友不爱吃蔬菜,就让其多吃些水果,以弥补不吃蔬菜带来的危害。这也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蔬菜能够促进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吸收,很多功能是水果不能替代的。
尽管水果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会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影响血糖水平。李晓庆表示,一般建议成人每日水果摄入量控制在200至350克为宜,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温着吃,短暂加热1至2分钟可提高水果表层温度、使果实温润适口,也不会造成大的营养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