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在一个单位负责老干部工作。过元旦时,组织了一次联欢会,我给老干部们“自编自导”了一个游戏活动:让20多位老干部按编号顺序轮流上黑板写出一个以“老”字开头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不出者,即被淘汰,直至决出冠亚季前三名。老干部们依次上台,第一位写下了“老师”、第二位写下了“老虎”、第三位写下了“老有所依”、第四位、第五位……于是乎,片刻间,老乡、老牛、老屋、老家、老骥伏枥等写满了大半个黑板。那次联欢,老干部们玩得很开心……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仿佛眨眼间。几年前,我也退休,进入了“老干部”的行列。
人一上年岁,就不禁会回想过往,夜不能寐时就胡思乱想。想到了多年前组织老干部的那次联欢活动,回想老干部们写下的那些以“老”字开头的词语。以“老”字开头的词语不计其数,可细细琢磨,我还是钟情于“老乡”“老家”“老屋”这三个词。
先说老乡。老乡是指对具有相同或相近习俗、方言口音等文化背景的同胞的称呼。这是狭义上的概念。而从广义上讲,是指对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省区的同胞的称呼,亦可引申为对同一国籍的同胞的称呼。由此可见,这老乡的概念可大可小。那年,我和老伴儿出国游玩时遇到了同为出国游玩的中国人,和他们攀谈了好久。俗话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异国相遇,我们虽然没有眼泪汪汪,可那份亲切感压都压不住,从心底直往上翻腾。
再说老家。老家的释义是:在外面成立了家庭的人称故乡为老家,亦指祖籍。老家是人们情感寄托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在老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熟悉的气息,领略到自己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老家承载了人们的记忆,记录了人们的成长经历,也是人们情感的归属地。在某些场合下,通过老朋友认识了新朋友,交谈中便会相互问道:“你的老家是哪里的?”“听你的口音好像是某某地方的人吧?”父母在世时,单身的我每到年下都要回老家与父母一起过年,娶妻生子后,便领妻儿一起回去。因为那是老家,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是根之所在。父母离世后,老家虽还在,兄妹亦在,可回去的时候少了,但那丝丝缕缕的乡愁还会经常缠绕在心头,扯不掉,抹不去。
最后说老屋。老屋甭作多解释,常指多年前的那些土坯房。早年的老屋是我的曾祖父盖的,住着我的爷爷奶奶、爹娘,还有三叔三婶。一块土坯长四十公分、宽三十公分、厚五公分,两块土坯并列垒起的后墙足有六七十公分厚,是粗笨了一些,却能产生冬暖夏凉的效果。老屋仅安装了两个玻璃窗,屋里原本就不敞亮,再加上经年的烟火与沧桑的日子一天天地吹熏,墙壁黑了、房梁黑了……现在,老屋已不复存在,它只出现在我的梦里。
以“老”字开头的词语不计其数,而“老乡”“老家”“老屋”这三个词却牵扯着我的无限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