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抓住能源领域“牛鼻子”深化改革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11月12日记者获悉,今年3月内蒙古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省区,到年底将达到1.3亿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的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重点围绕紧抓快干新能源、传统能源转型升级、能源惠民便民三个方面深化改革。

在新能源深化改革方面,建立新能源开发新机制,制定出台加快新能源和电网工程审批建设13项措施,新能源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由过去的半年左右压减至3个月左右;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集中式光伏项目实行集成并联、线上办理,办理时间进一步缩短至1个月左右;“即报即批、应批尽批”市场化新能源项目,具备条件的项目两周之内完成审批备案。

完善绿电就近消纳机制,优化六类市场化消纳新能源政策,分盟市研究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风光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盟市间新能源合作规模超过1200万千瓦;启动绿电交易试点,蒙西地区80%以上绿电进入市场交易,绿电交易规模全国第一;统筹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疏导制氢成本、破解绿氢项目必须在化工园区内布局等瓶颈问题,打造绿氢产业先行区;建立储能市场化补偿机制,完善调度运行及市场交易机制,实施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到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

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方面,加快智能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落实完善煤制油气产能和技术储备制度,发展煤基新材料,加强煤矸石等煤矿废弃物循环利用。及时对电力中长期交易做出优化调整,推动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蒙西正式运行、蒙东试运行。完善能源保供机制,推动设立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完善电力需求侧响应市场化补偿机制,激励用电企业主动参与系统调节,完成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

能源惠民便民深化改革方面,协同推进温暖工程,民生冬季供暖煤源提前落实到位;落实“先立后破”“以供定改”“确村确户”的工作要求,推进“煤改电”设备通电工作,完成电采暖设备通电25.7万户,在供暖季前完成全年任务;行政村(嘎查)通网电工程实现“能通尽通”,偏远农牧户新能源升级改造、边防哨所用电年度计划提前完成。推进获得电力改革,全面推行“刷脸办电”“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办电时间压减30%以上,“三零”“三省”服务惠及用户21万户、节省投资超过27亿元。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