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贾思敏 于梦圆)11月6日,“不一样的内蒙古”主题宣介活动暨全国经济媒体内蒙古行采访团走进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面了解内蒙古领先的草种科技。
走进蒙草种业中心,采访团记者们就闻到了淡淡的青草香味。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睿珏介绍道:“蒙草集团通过采集驯化高产、耐旱、耐盐碱等优质种质资源,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存各类种质资源2200种、6万余份,标本15万余份,土壤150万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
据了解,蒙草集团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30多个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联合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提供生态解决方案,孵化“快乐小草”“小草数字”“土壤科技”专项高新技术公司,将“蒙草”模式扎根陕西秦草、西藏藏草、青海清草。聚焦“草、草原、草产业”,推进“草产品、草原生态、草产业运营”多元化经营模式。
“内蒙古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具有区域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新浪财经总编辑李兀表示。
“依托生态大数据导航,按照修复地水、土、气、植、动、微等原生数据,蒙草集团推出了‘一地一方’定制化配置乔灌草+保水因子+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混合的‘种子包、种子绳、种子杯、种子块’等产品,解决市场各类生态用种需求。草种及产品应用于草原、矿山、沙地、盐碱地等各种生态类型地区,助力近3200万亩国土完成治理。”陈睿珏说。
“最近几年,内蒙古在科研上又有了新进展、新发现,内蒙古的企业紧跟时代步伐,走出了靠内生动力、加大科研投入、依托科研创新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道路。”经济观察报社编委、政研院院长宋馥李对记者说。
治理的脚步仍未停歇。蒙草集团将聚焦草种科技,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提升优质草种生产供应能力,为不断提高草原生态质量和生产力水平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