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下一篇

红色剧场乌兰恰特

■高培萱

新中国成立后,呼和浩特新建了许多剧场和电影院,主要有乌兰恰特、人民剧场、电影宫、工人文化宫、工农兵影剧院、红旗电影院、郊区礼堂、标准放映厅、华建礼堂、人委礼堂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乌兰恰特”。

乌兰恰特,蒙古语,意为“红色剧场”,建造于1953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5周年建设的三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当时,内蒙古文工团等文艺团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缺乏一个像样的剧场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因此,为了满足重大会议和文艺演出的需要,人民政府决定建造乌兰恰特。

乌兰恰特由内蒙古直属工程公司设计室工程师张海峰设计,施工方面的负责人是工程师侯佐光。剧场整体风格古朴庄重、典雅大气,白墙红瓦,正面三层建有8个六角形窗口和18根红色廊柱,有1200多个剧场座位,舞台深17米、开口宽12米、高20米。舞台下方有低于地面的宽大的乐池,乐池能容下大型乐队演奏。乐池正前方是指挥台,乐队指挥站在台上既能看到舞台上的表演,又能看到乐池中的乐队。剧场配备了先进的音响、灯光等设备,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听体验。同时,剧场还配备有演员化妆室和休息室及接待贵宾的贵宾室和卖糖果、小吃的小卖部等。

乌兰恰特建成后,很快就成为呼和浩特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文艺团体都曾在乌兰恰特演出,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平时大型的戏剧、歌舞、歌剧、音乐会和会议也都在这里举行。乌兰恰特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文化发展,并承载了无数市民的美好回忆。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新华广场的扩建,乌兰恰特于2003年被拆除,并在新华东街与东二环路交会处西北侧重建了新的乌兰恰特保利剧院。

新建的乌兰恰特总投资5.6亿元,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 。新剧场规模宏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继续承载着文化交流的重任。

新的乌兰恰特比旧的乌兰恰特更加巍峨高大宏伟,是呼和浩特乃至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标性文化建筑。新建的乌兰恰特整个剧场分为4层,内含一个现代化的演出大厅、一个多功能厅、三个现代化的电影厅、一个现代化的录音棚及其他辅助性建筑。主剧场可容纳1370多个座位,多功能厅可容纳460个座位,每个电影厅可容纳200名以上观众。新建的乌兰恰特还拥有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音响、灯光等,舞台可以旋转、平拉,多功能厅有T型台,可以进行六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新建的乌兰恰特具有接待大型演出、会议和电影放映等多种功能,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现代化公共文化场所,承载着新时期内蒙古和国内外文化交流、文艺演出的重任,是呼和浩特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