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拾秋

■李洁

在老家呼和乌素,每年寒露过后,田间的庄稼大都已收获时,村里的婶子、妗妗、姨姨和嫂子、姐姐们就开始了热闹又快乐的拾秋活动。

这些拾秋的婶子、妗妗、姨姨和嫂子、姐姐们,就像这块土地的母亲,她们心疼着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心疼撂在地里的粮食和蔬菜,这些果实也像她们自己的孩子,她们要给这些孩子们找到家、找到归宿。前几年,母亲身体还硬朗,她也是村里最积极的拾秋者,每天都邀约三五老伙伴出去,在秋收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开启了她的拾秋模式,最早拾回来的是老树下的海棠果,她把海棠果清理干净,去掉果核和果蒂再蒸熟,制作了果丹皮分送给我们。母亲的拾秋不仅在地里,还有路上拉庄稼的车遗漏的,母亲的老房子紧邻208国道,为她拾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拾得五花八门,胡麻、油菜、甜菜、莜麦、谷子、黍子等等,她把拾回来的胡麻和油菜籽拾掇干净,去村里的油坊换几斤油回来;还用拾秋收获的豆子生豆芽、做手工豆腐;把甜菜和胡萝卜熬成糖稀;把捡回来的各种秋菜腌一罐五颜六色的咸菜。每当我们回来,母亲就骄傲地用自己这些收获做一顿地道的农家饭供儿女和孙辈们饕餮。

今年的秋收如约而至,而颤巍巍拄杖行走的母亲再也不能出去拾秋了,她心里肯定很失落吧。那天我推着小轮椅陪母亲逛早市,看到一个小摊主卖的豆子特别好,颗颗饱满圆润,没有一丝杂质,也没有一颗上面有碾压的痕迹。母亲将一把豆子放在掌心爱惜地摩挲着,农村长大的我,不用问就明白这是村人拾秋的成果,当下就买了几斤准备回去生豆芽,贴心的摊主还打开手机,让我看她生出来的豆芽视频,教我怎么生豆芽。我回去问姐姐,早市的豆子好用不用给她也买几斤,六十九岁的姐姐一脸骄傲地说:“忘了安顿你了,再不要买豆子,我拾回来几十斤呢。”

二妗妗已经83岁高龄了,身体硬朗精神也好,不过,年轻时的劳作让老人落下了腰腿疼的老毛病,走路有点吃力,看到腿脚利索的人们去拾秋,二妗妗也特别眼热,别人都是早早出去,赶着收割机刚刚作业完的田地去拾秋,二妗妗不会打早,她总是不急不慢好好吃一顿早饭,然后带了水果、热水、干粮才去地里,别人中午就带着收获回家吃饭了,二妗妗则在地里吃点干粮、喝口水,继续着一个人的拾秋。年龄大了她不贪多,捡豆子从来不像别人那样把收割机剩下的豆苗连根拔起背回家再拾掇,二妗妗连整个的豆荚都不要,她细心地在地垄里捡起一粒粒圆润饱满的豆子,她捡回来的豆子干干净净,就像我在早市小摊儿买的一样。二妗妗说,每到过年过节团聚,孩子们都喜欢吃她生的豆芽,她捡回来这16碗豆子,足够她一年生豆芽了。

今年,老家村子附近种了豆子、谷子、玉米,老人们都随着收割机的进度去捡拾,他们都衣食无忧、儿女孝顺,但是,见不得那些粮食长了一夏却遗失在土地里,只要能出去拾秋,他们的心就年轻了起来,就像一个个母亲在招呼贪玩不回家的孩子一样。

如果哪一年村子周边种了土豆,人们的积极性更高,那些主人遗落的小土豆自不用说,捡拾土豆的人们一般都带一张大锄头或一把爪子,偶或刨起来几个离地垄远的大土豆,那就是拾秋人的一个小喜悦。等旋耕机翻了地又可以再捡一次。一场秋雨过后,松软土层下的那些漏网土豆被淋出来了,拾秋人凭着经验远远望去,黑色的土地裸露出隐隐约约的一点浅黄,那一定是一颗土豆。

写完最后一个字,搁笔,赶紧出去,我要趁着那一抹暖阳,拾秋去。好多年没有参与拾秋了,拾的又岂止是遗落田地的粮食,还有充实、还有美好、还有那份喜悦,更有流淌着的光阴的故事。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