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利芳
时间无声,岁月有痕,难忘父亲陪我走过的读书时光……
父亲是50后,地道的农家子弟。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几十里外的老虎山牧场赶大车,牧场包吃包住。印象中父亲回家的次数并不多,我五六岁时,父亲开支后便会给我买写字用的田字格本,带橡皮的铅笔,军绿色的帆布书包,有九九乘法表的铅笔盒……让幼小的我爱不释手,连做梦都在想快快长大,快快上学,那大概是我对读书最早的憧憬吧!而每每父亲回来,就教我数数、认字,给我讲故事……然而那几年与父亲总是这样分分聚聚。
依稀记得一个个飘雪的冬夜,外面寒风呼啸,父亲披着从牧场带回来的翻毛皮大棉袄,一侧耷拉下的大袖子披在我的身上,我暖和地依偎在父亲身旁,我们把脚都伸进厚厚的棉被里,父亲就开始扳着我的手指头与我数数,先是从1数到100,然后再从100倒着数到1,从简单的加减法到借数运算,不够时手脚并用,再不够时父亲会主动把自己的手指头和脚指头一股脑地借给我,我就这样一会儿扳着自己的手指头,一会儿又扳着父亲的手指头,扳着数着,数着算着,好不开心!那一夜夜的星光下我不知读书为何物,但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辗转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惊喜地发现我已学会了不少东西,他用手指头轻轻地刮一下我的鼻子,笑容如春天般灿烂……现在想想那是怎样让人动容的画面,大手抓着小手,大脚贴着小脚,懵懂中父亲笨拙地打开了一个孩子的读书世界。这段时光,也许就是我读书的最早启蒙了,没有完整系统的书籍,在无电视无手机的年代,打发寂寞无聊的闲暇时间,但我依然感恩与有文化父亲相遇,让我比其他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了读书的神奇魅力,也为我后来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轻松地度过了五年的小学时光,且成绩优异。
我小学、初中都是在老家的镇子上念书,虽不用住校,但家与学校还是有段距离,上下学冒雨踏雪是常有的事。依然记得小学五年级的那个冬天,我生了一场病,一到晚上就发烧流鼻涕,要强的我坚持要写完当天的作业,写写躺躺,父亲就静静地陪着我,一会儿拿热毛巾敷敷我的鼻子,一会儿给我按按太阳穴,一会儿又给我晾好了一杯糖水,就这样写写停停陪我写完了那一天天的作业。冬日的寒风与暴雪不会因为你的生病而停下脚步,父亲便每日背着我上学,又背着我放学,那个冬日因天气不好每天都有缺课的同学,但我没缺过一节课。读书的路上,真的要感谢父亲的坚持与陪伴,因为他始终坚信读书会改变命运。
上中学后,早起晚归已是最常态的作息了,细心的父亲便给我配了手电筒,早晨父亲总要打亮手电筒,送我走出巷口,晚上下了晚自习父亲会在巷口等着我,3年中我们借手电筒的光就这样默默地走过这段巷口最黑暗的路,每每想来那是多幸福的时光。
初三毕业时曾一度因选择考中专还是高中,与父母有过分歧,高中三年有学费,高考结果不知如何,都有顾虑的。但考大学的梦想一直在鞭策着我,那几日父亲看出我的闷闷不乐,最终还是尊重了我的想法,听到父亲言辞恳切地支持我考高中,我的眼眶湿润了。中考前,父亲一如平日陪我走过,不悲不喜,不急不躁,做他该做的事。之后我如愿考上了旗里的高中,开始了远离家住校的读书生活。
高中学习生活是读书路上最艰难的一段。学业上开始感觉吃力,住校的生活力不从心,高考的压力迫近,考试成绩也是不尽如人意,一度心情烦闷焦虑。那年中秋节假期结束离家时,父亲还是毅然决然把包里仅剩的几百元全都给我带走,并告诉我:只管好好读书!一向温和的父亲语气坚定而有力,直到多年后想起内心依然十分感动。
应届高考我落榜了,与同乡的几个好同学一起去集宁工业区中学复读,学费是同学们给凑的,开学一个月后才敢偷偷写信告诉父亲,没过多久父亲便急匆匆骑车来看我,送来了学费、生活费和一些干粮,临走时父亲看着因擅作主张而一脸愧疚的我安慰道:“孩子,有事儿告诉家里,不要自己扛,家里能供得起你,照顾好自己!”父亲转身骑车走了,那一刹那我发现父亲的背驼了,生活的重压已让他不再年轻了。之后父亲隔三差五借往集宁送货之机,送来了肉酱送来了包子油饼,甚至还从废品回收站买来单位已用过的记帐簿,给我装订成一个又一个的草稿本,父亲的手真巧,每当学习最烦躁时,看到这些本子我便增加了一份动力……
复读高考前一个月,我病了,脑神经衰弱,过度学习与焦虑让本已营养不良瘦弱的我不堪一击,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看书一听课便头疼头晕,实在坚持不下来,父亲默默地把我接回了家,轻声地安慰我:“天无绝人之路,等来年再考。”回家的这一个月,我饱饱地睡了几觉,父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变着花样给我做饭。父亲下地劳动,我便随同父亲一起到自家地近处的小桥边边走边背功课,继续复习,乡间小路清新的空气让我的记忆力似乎又恢复如初,早晚复习,白天做题,就这样一日日地临近高考,我们家里谁也不提高考,但似乎又都一起与我准备着高考。父亲把我送回了学校,那一年,一同复读的同学只有我考上了大专。收到通知书的那天,父亲久久地摩挲着那张通知书,表情复杂,也许有欣慰也有辛酸,五味杂陈,那晚母亲多做了几个菜,父亲自斟自饮竟然喝醉了。后来,我师范毕业光荣地当了一名人民教师,那也是父亲期望我做的工作。之后父亲依然鼓励我继续学业,两年后我自学考试顺利拿下了本科学历,工作、提升学历两不误,20多年来我一直在从事我喜欢的职业。
现如今父母亲已愈古稀之年,住上了大平房,享受到了国家对农村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安享着他们的晚年。而我依然是父母的骄傲,父母也是我一生精神的导师,难忘父亲陪我走过的读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