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山
那年我14岁,正在家乡的学校上初一。
那时,每当春耕结束后,生产队的牛、马、驴、骡就会一起被赶到水草丰盛的黄河南岸草场放牧,村里人把这称作打场。这年,我刚放暑假,父亲就决定让我去接替打场放牧的哥哥,换他回来及时打柴割草,准备漫长冬季里取暖做饭的燃料和喂养猪羊的饲料。因为我是第一次出远门,所以父亲便委托从打场驻地回来拉运补给的宝才哥顺便把我带去。出发时,我穿上了平日里舍不得穿的蓝色的确良裤子和白色短袖衫,还有二姐替换下来的一双白球鞋,怀着一颗好奇与期待的心,意气风发地坐上宝才哥赶的毛驴车上路了。临行时,二姐特意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进我的绿色挎包内。
一路上,我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被眼前那一座座沙丘、一丛丛沙柳和不时跑过的小动物吸引着,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全然不顾烈日当头、旅途疲劳。
然而,到达驻地没几天,我来时的兴致便荡然无存了:白天要奔波十几里地去放牧,晚上回来还要忍受蚊虫跳蚤的叮咬,身上密布的红疙瘩惨不忍睹,还有每天用来烧水做饭的沙蒿散发出的怪味儿,令我头晕恶心,苦不堪言。来时母亲给我带的那双旧翻毛皮鞋,穿完后,放一晚上就翘成一张弓了,每天早上都得舀上半瓢水倒进去,才能恢复原样,然后再把满是血泡的脚穿进去。那一刻,我对父母的思念开始像春苗一样在心中悄然生长。
好在我每天都随身携带着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当牛羊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静静吃草的时候,我就会走到一处高高的沙丘之上,拿出书,贪婪地读起来。小说中的环境、情节与人物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着我,让我激动和感慨不已。渐渐地似乎有一种力量正缓缓注入我的体内,也似乎有一扇窗户正徐徐在我眼前打开。
书中那一段段闪光的话语时时激励着我:“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这些话语让我一时忘记了内心的苦闷与身体的困乏,似乎自己也一下子变成了像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勇敢坚强的钢铁战士。每晚睡觉时,我都会将书放在枕边,希望书香飘过我的梦乡。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鼓起了我向着梦想飞奔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并伴我度过了那段孤独、无助与彷徨的年少时光。
直到现在,我还会常常想起那个驻地的小村庄,还有它周围那连绵起伏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草场,我也会时时记起那本曾伴我同行的可贵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