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强化顶层设计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产业支撑 挖掘地域特色

我市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本报记者 苗欣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整合用活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有活力、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样板。2022年,全市集中力量创建1个县、10个乡镇、63个村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2个乡、23个村成功申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乡、村,2个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2个乡、12 个村成功申报创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

强化顶层设计 合力创建示范样板

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抢抓机遇,适时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三年行动。先后印发《呼和浩特市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示范样板创建原则、目标、内容、标准、制定5个方面24项工作举措,通过示范样板引领带动乡村全面综合发展。市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深入一线督导调研示范样板创建40余次,推动样板创建地区进行不断提升完善。

强化要素保障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过程中,各旗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区发展规划,加大力度整合地区、部门、单位及社会资源,向示范县、乡、村倾斜。2022年样板区共投入各级各类财政资金达1.08亿元,实施产业、小型公益等项目54个。同时,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对示范样板地区致富带头人、生产经营人才、农村劳动力和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进行“全覆盖”培训,科技特派员重点向示范地区倾斜,为农户、农企提供技术服务、专业指导。

强化产业支撑 充分发掘发展潜力

围绕全市“六大产业集群”中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挖掘样板地区产业发展潜力,探索“企业进乡村,产业建基地”的发展路子,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

强化基础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精心打造有乡愁韵味、有地方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深入推进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和物流“七配套”建设,开展“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农村清洁专项行动,积极打造美丽宜居的新乡村。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着力培育文明乡风

选优配强示范样板地区“两委班子”,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党群共建的模式,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公共文化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色增亮。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打通城乡融合发展“最后一公里”,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形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服务齐全、治理有效,集民俗旅游、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相融合的首府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集群,建设首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