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托县:

探索发展新模式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本报讯(记者 苗青 通讯员 乌力更)托县以选优培强基层干部、强化基层治理制度以及推动党组织联建共建为抓手,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强化选优配强,夯实组织堡垒。托县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30个村共选派驻村干部46名,并将驻村干部管理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注重村级后备力量源头培养,要求每个村至少有3名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做好后备力量的管理,目前村级后备干部402名,女干部112名,35岁以下185名。注重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开展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共1715人参加。组织实施“一村班子两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持续巩固换届后“一村班子两名大学生”成果,有146名村“两委”干部正在接受学历提升教育,目前,743名村“两委”成员中,大学生262名,女干部205人,36岁以下干部90人。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托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全县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城市基层党建纳入全县党建整体工作,建立统一领导、协调各方的工作运行机制。按照“1+6+N”三级党建网格模式,建设了1个县级、6个镇级、136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在村(社区)建立网格党小组283个,配备网格员956名。建立“1+10+N”党员联户机制,422名党员联系户覆盖群众29252户,先后解决困难问题500多个。

强化联建共建,打开致富新路。托县依托“产业链”探索党组织联建共建,建立11个共同富裕党建联盟,联建共建党组织99个,涉及企业32个,合作社数量13个,统筹推进“5112”(5000亩蔬菜瓜果、10000头牲畜、1000亩辣椒产业、2000平方米产业配套规模)农村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户数5417户。在黄河一遛湾沿线,整合郝家窑、皮条沟、格图营3村及神泉景区共4个党支部力量,积极创建“一遛湾”黄河景观党建文旅示范基地,加强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