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若谷)我国将每年的4月25日确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已经是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是“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近日,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预防接种门诊看到,不少小朋友正在排队等候接种。为什么要给孩子接种疫苗?哪些疫苗是必须要接种的?接种疫苗应注意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师张睿轩,为您解答关于疫苗接种的种种疑问。
“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剂。接种疫苗主要是为了增加宝宝身体的特异性免疫力,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且5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未成熟,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较差,很容易导致细菌和病毒入侵引起感染,接种疫苗对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有重要作用。”张睿轩表示。
张睿轩介绍:“疫苗有两类,第一类是国家计划内的免费疫苗,这类疫苗是必须要进行常规接种的,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等。第二类就是计划外的疫苗,也叫做二类疫苗,家长可以自己选择自费接种,主要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家长可根据宝宝个体情况选择性接种。”
“儿童达到相应剂次疫苗的接种年龄时应尽早接种。未能按时完成接种漏种的,应尽早到居住地所在的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完成补种。”张睿轩表示,“宝宝的预防针最好按时接种,如果推迟接种很可能影响到免疫效果。因为有的预防针需要连续注射2次至3次才能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如果间隔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抗体不形成,从而导致疫苗接种后预防效果不佳。因此要在医生的嘱咐下按时进行接种,孩子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推迟。”
关于疫苗接种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张睿轩说:“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细心照顾宝宝,避免给宝宝更换环境、暴饮暴食,及时增减衣物,以免宝宝因感冒发热等原因不能按时接种疫苗。为防止局部感染,接种疫苗后1天至2天内,接种部位不能沾水,因此接种疫苗前,先给宝宝洗个澡。并且还要确认宝宝情况是否适合想要接种的疫苗,让医生知晓,包括宝宝的禁忌症和过敏史,如果宝宝存在发热、过敏、严重疾病等,建议痊愈后再接种或和医生商量后确定接种时间。接种前做好宝宝的个人卫生,最好给宝宝穿一些宽松的衣物,避免接种后衣服摩擦针眼。接种时带好宝宝的《预防接种证》,医生会根据《预防接种证》中的信息进行接种前判断。接种后用棉签轻轻按压接种部位,直到不再出血即可,通常需要在接种处观察 30分钟左右才可以离开,避免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回家后注意让宝宝适当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不要吃过于刺激、油腻、辛辣的食物和既往引起过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