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下一篇

火红的萨日朗

■阿忠

仲夏的一天,我应初中同窗好友的邀约,结伴赴大青山北面的草原,观看乌兰牧骑在牧区的演出。

我的同窗是乌兰牧骑的歌手,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晨光熹微,我们就乘坐乌兰牧骑的演出车前往。气候正值夏季的伏天,城市里闷热异常,车轮翻越绿意叠翠的大青山,热浪渐渐远去,凉爽扑面而来。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草原上没有城市里火辣辣的热浪,簌簌清风拂面,站在草原上,有一种淋漓的舒畅感。

在演出地点,听一位老牧人说:“一年四季,乌兰牧骑走进嘎查,给牧民送歌送欢乐,送科技送文化,送来党的好政策,乌兰牧骑好得很!”

演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进行,一曲歌伴舞《套马杆》结束,谢幕时,一位小姑娘双手捧着一束带着根须的红花儿,走到唱歌的年轻小伙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献上花束,现场响起了掌声。

唱歌的小伙子拿着花束,走到场地的附近,挖了一个小坑,将花儿的根须浅浅地埋上。

我对此有些不解,找到一位老牧民寻求解释,老人告诉我:“那束花儿,蒙古语叫萨日朗,意思是草原上的山丹花。在草原上,随处可见,牧人用萨日朗敬献尊贵的客人。”

从那一刻起,我对萨日朗产生了崇敬的情感。

演出结束,我和同窗好友在草原上先是散步,而后,每个人骑上一匹马,感受在草原上驰骋的威风。就在骏马奔驰的瞬间,发现大片的绿色中有红花儿点缀,影影绰绰,我向在前面牵马引路的牧人询问,他回答,这就是萨日朗。

萨日朗,汉语为红火的山丹花。绿色中有错落其间的红花儿,此刻草原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激起我用心用情书写萨日朗的热情,旨在给绿色的草原增添色彩。

我从马背上下来,俯首端详着盛开的萨日朗,正午时分,艳阳高照,花朵怒放,株杆傲然挺直,微风拂来,萨日朗婀娜多姿,显得雍容而端庄大方。草原上的绿色是底色,错落在绿海中的红色,因为耀眼,而使人情有独钟。

我们走进一户牧人的家里,同窗好友热情高涨,要了手把羊肉、血肠、凉拌沙葱,主食是蒙古蒸饺,草原的特色美味,上好的食材,经过牧人的辛勤烹制,丰盛至极,极大地满足着我们的味蕾。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草原上就餐,天为幕,地为席,万物生机勃勃,盎然澎湃,主人给我们讲了一段感动的往事。

他不是出生在草原。1962年,在国家困难时期,他坐着火车,从上海的保育院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当时才6岁半,什么也不清楚,只记得黑黢黢的晚上,住进了蒙古包,见到了一些陌生的人。小时候,说的是上海话,知道自己的小名叫豆豆,阿布和额吉,给自己起了一个蒙古族名字,叫做青格尔。

那时,肚子里没有一点油水,玩耍没有一点力气,刚吃额吉煮的羊肉,感觉腥味儿很重,很难咽下。后来,慢慢习惯了,羊肉、牛肉吃起来非常可口。草原上的冬季特别冷,白雪皑皑,在漫长的冬日里,跟着阿布学会了骑马、放牧、打草……阿布和额吉有两个孩子,待他跟亲生的一样。

“阿布去世两年了,现在回想起来,特别地想念。我有一儿一女,一个在县城里读高中,一个在市里念大学。”青格尔对我们说。如今,牧区生活非常好,青格尔的老伴非常喜欢花,屋里养了好多花,鲜艳怒放。他们还在屋后的一片空地种了一些蔬菜,并专门留出一块地,种了萨日朗。青格尔说,萨日朗是一种草花,适用草原的气候,夏天开得分外艳,看上去,心情也好。同时也寄托了他对阿布的思念之情。

我们从青格尔的屋里出来,已经是下午时分,草原上阳光耀眼,习习风儿掠过,这风,在草原上叫做金风,有一个词叫金风送爽,不身临其境、不置身于其中,是不会感觉到这种爽劲儿的!

同窗从青格尔家走的时候,带了一包萨日朗的花籽。

返程的路上,司机师傅看到车上的人们有点困倦,于是扭开喇叭,传送出一首《火红的萨日朗》。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