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回忆刘文理老校长

■佟鸿举

刘文理(1935年—2020年10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双古城乡老七窑村人,原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校长。一生知行合一,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深受广大学生爱戴。

刘文理1935年11月17日出生在内蒙古凉城一个地道的农民家中。他的父亲刘振业毕业于国立绥中高中,当过凉城县新堂小学校长,是全家最有文化、最有知识的人。刘文理在父亲的教育下在村里上过两年私塾。1946年春,随父亲来到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开始在新城师范附小(现苏虎街小学)上小学, 1951年考上了归绥一中(现呼市一中)。1956年初中毕业,被工农速成中学录取,后改为内蒙古科技学校。1959年高中毕业后开始在内蒙古科技中专学校工作,1961年春,科技学校与土默特中学合并,统称土默特中学,刘文理成为土中的一名生物老师。1962年6月,调入新城区车站小学任教。刘文理在车站小学兢兢业业工作了13年,一直都担任班主任,主要代数学课、语文课,有时还代政治课和体育课。1979年3月正式调入呼市二中,直到1996年6月退休,刘文理在二中工作了十七年,他从教导处干起,历任教务员、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是自治区、呼市两级重点中学,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前身是私立奋斗中学,由爱国将领傅作义1942年创办于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校址曾先后迁到呼和浩特市、张家口市、北京市;1950年春从北京迁回归绥市(现呼和浩特市);1952年改名为归绥市第二中学;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1986年刘文理担任二中副校长,分管后勤、行政、校工厂等工作,他上任伊始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一定要把二中建设成为一所全国一流的中学,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期间,他积极跑规划、筹资金、找厂家、看材料,事必躬亲,积极实施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硬化工程,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新建的学校大门,宽敞大方。楼房色调和谐 , 校园中耸立着象征团结奋进向上的铜雕,绿树掩映的花坛里 , 还坐落着“勤思刻苦”的白 色大理石石雕。教学区油松郁郁葱葱,绿篱笆整齐美观 。”同时修建了宽敞、明亮、安静的图书馆; 维修了操场、修建了柏油篮球场,美丽的校园浸透着刘文理老师的梦想和心血。

这期间刘文理参与解决了学校学生厕所的用水问题,解决了老师们的洗澡问题;解决了暖气不热的问题;解决了老师们住房难的问题;解决了教师们住楼房用煤气的问题;解决了老师及家属、学生们喝热水困难的问题。一个普通的中学校长,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用暖心的行动,滋润着每一位二中师生。

刘文理1981年被评为呼和浩特市劳动模范;1983年被评为呼和浩特市“五讲四美”积极分子;刘文理还多次被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1996年6月光荣退休。作为一名教师,刘文理能赢得众多学生长久的由衷的爱戴,在二中教师中拥有极好的口碑,这真是至高的奖赏。涓涓育人情,桃李满天下。刘文理老师的人生事业是充实而成功的。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退休后刘文理老师更忙了,从1998年到2017年,他又担任了呼和浩特市离退休教师协会理事长,为全市退休教师们义务服务了十九年。在他的辛勤指导下,组建了老教师合唱团、老教师舞蹈队、老教师时装队,并筹办了老教师书画展,陶冶老教师们的情操。

刘文理还经常组织离退休老教师参与公益活动,1998年的大洪灾、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积极组织老教师捐款11万多元。人们不会忘记,刘老师组织老教师为大青山革命老区的中小学校捐款5000元、捐献书籍3000多本,帮助25位学生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为清水河县贫困山区捐款8000元修建了8个母亲水井,解决了贫困地区部分老百姓的吃水困难问题。

千江有水千江月,在每名师生的心中,刘文理都是一束温暖如玉的光!

刘文理老师经常嘱咐学生多读书,拓展视野,树立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志向,鼓励学生潜心磨炼,励志熔锤。发自教师职业良知的温情,就如同火种,曾经点燃无数学生的心智,催促他们勇敢地走向未来。

最近有机会捧读师姐刘志红编辑的《刘文理老师回忆录》,了解他85年的人生故事,37年的执教生涯,老校长的古道热肠、无私奉献、豁达大度,让我终生难忘。尤其是他37年在教师岗位上风雨兼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其所承受之挑战、所负载之担当、所挥洒之汗水,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亦大多不为人知。人们只看见他身上光彩靓丽的花环和镁光灯下的微笑,却无从感知他背后的辛劳与付出。在庆祝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建校80周年之际,特此为刘文理老师回忆录拟写序言,缅怀我们的师长。

有一种称呼叫良师益友,有一种高度叫高山仰止,有一种风范叫为人师表,有一种情怀叫润物细无声。

悠悠岁月,寻寻觅觅,放飞的是一种追寻!

长长征途,风风雨雨,执著的是一份坚韧!

刘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