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特色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许莉

近些年,劳动实践活动在中小学不断深入开展,很多学校探索出了一些新做法。一些学校通过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掌握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劳动实践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提高生活的基本技能,并通过与各学科的融合,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积累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在劳动中运用各学科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能巩固其他学科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种能力。以引导学生参加种植活动为例,劳动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学习点,如什么时间播种什么农作物最合适,不同的蔬菜所需要的水量、施肥的次数有何不同,如何辨别蔬菜是否成熟到适宜采摘等等。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育人。其中充分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劳动实践的各阶段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和体认,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二是开放性。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专长,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留出余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三是整合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的劳动实践活动,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四是连续性。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每个年级、班级都举办具有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注重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联系,使劳动实践活动体现递进性、延展性和逻辑性,由简单走向复杂,使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

(据《中国教育报》)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