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健康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世界骨质疏松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远离骨质疏松

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每年的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大家对于骨质疏松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那么,什么人群容易患骨质疏松?应该怎样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第一医院骨关节主任医师李峰。

“骨骼中的钙质如果丢失过多,就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是原发性的,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主要人群,同时,尿毒症、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甲状腺疾病等患者和长期激素使用者也比较容易患有骨质疏松。”李峰告诉记者。

出现哪些情况,要怀疑已出现骨质疏松呢?“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比较常见和严重的表现,也是治疗骨质疏松所针对的最重要目标。脆性骨折就是在很轻微的动作后,比如打喷嚏或是很轻微的外伤之后就出现了骨折。还有一些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全身疼痛,包括腰背部、四肢、颈肩等,尤其在夜间较明显,且可能会伴随抽搐和夜汗多等情况,也怀疑存在骨质疏松。”李峰说,“想知道自己是否骨质疏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一个双能X线检查。”

“预防骨质疏松需要通过多方面努力。调整生活方式很重要,饮食上要均衡膳食、平衡营养,每餐都要摄入必要的营养元素,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如果有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要更加注重牛奶等含钙丰富食品的摄入。其次,最好能够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以利于钙质吸收。第三,适量的活动锻炼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但不能过量,否则适得其反,造成劳损。第四,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减少碳酸饮料、咖啡等摄入。”

同时,李峰提醒:“治疗骨质疏松通常是一个慢性和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看看前段时间治疗效果如何,需要调整要及时就医。使用强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目前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可以起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的作用。治疗前一定要去医院评估药物适应证及禁忌证、有无可纠正的疾病或诱因,根据医生对病情的评估,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进行药物治疗后,还要坚持治疗、定期评估药物疗效。”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