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构建“多元解纷、多元共治、多元共享”工作机制 探索“法院+N”工作路径

玉泉区人民法院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本报讯(记者 苗欣)近年来,玉泉区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多元解纷、多元共治、多元共享”工作机制,探索“法院+N”工作路径。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推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法院+代表委员

玉泉区人民法院充分与区人大、区政协成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高效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以来,交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共计694件。

法院+首席

玉泉区人民法院成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深化打造“法院+首席”联调解纷新模式。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专业性案件事实与科技性证据的审查判断等方面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为化解纠纷提供思路。

法院+团委

玉泉区团委联合玉泉区人民法院建立玉泉区青年法官工作站。青年法官根据社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结合多发易发的婚姻纠纷、家庭邻里纠纷、债务纠纷、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精心准备相关法律宣传资料向群众发放,同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对社区网格调解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协助社区调解邻里纠纷问题。

法院+社区

玉泉区人民法院与辖区社区建立联络、诉调对接、信息互通、联席会议、调解队伍培养等多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与3个社区联点建立法官工作站、与10个社区联点建立社区调解工作室,共调解矛盾纠纷512件,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高效、便捷、多元的解纷服务。

法院+人社

玉泉区人民法院发挥“法院+人社”联动机制作用,充分利用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的各自优势,将调解的便利性、非对抗性和仲裁、诉讼的权威性、规范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整合和效能提升,不仅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更缩短了劳动者维权的周期。合力预防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的风险隐患,推动劳动争议矛盾化解进入“快车道”,确保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得到保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法院+工会

玉泉区人民法院成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会在服务广大职工、化解劳动争议方面的积极作用。2024年,依托“法院+工会”工作模式,分流至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调解案件290件,调解成功152件,涉及金额342万元。

法院+妇联

玉泉区人民法院积极与妇联沟通联系,形成了“法院+妇联”家事纠纷诉调工作联动模式,不断建立健全工作联动、问题共商、信息共享等机制,打出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组合拳。充分发挥法院专业特长和妇联基层队伍经验丰富的优势,确保诉调对接工作实体化运行,合力化解家事纠纷。

法院+残联

玉泉区人民法院坚持从司法关爱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方位保障特殊人群诉讼权利。对涉残疾人案件实行优先立案、快速立案,将司法的人文关怀融入办案的全流程和各环节。与区残联建立“总对总”涉残疾人民事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确保特殊人群可以和其他群体一样享受便捷、高效、快速的诉讼服务体验。

法院+银行

玉泉区人民法院精准对接金融机构司法需求,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的双向联动,积极发挥司法建议参与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助推金融机构堵漏建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巩固提升涉金融纠纷审判执行质效,助力优化金融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护航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