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盲盒经济成新风口 理性消费是王道

●本报实习记者 刘艳霞 文/图

近年来,购买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从文具到美妆,从潮玩到手办,在万物皆可盲盒的商业运营下,盲盒经济俨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点燃了消费新风潮。

盲盒源于日本的“福袋”,指的是消费者购买一个从外包装无法确定具体内容的商品盒子,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收集欲。

新学期开始,首府的文具市场迎来了销售旺季,大袋装的文具盲盒十分受欢迎,批发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外包装上列明内容物品包括笔、笔袋、笔记本、手账、便签等。

“盲盒文具挺受孩子们喜爱,其中中性笔盲盒卖得最好,正值开学季,每天都能卖出不少。而且每个盲盒上印有不同的动漫IP,包括海绵宝宝、帕恰狗、史努比等,外观非常可爱。”赛罕区某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

“每次拆开都是一种惊喜。这个盲盒摸起来好像有1个笔袋、1个线圈本,剩下还有什么就靠运气了。”五年级学生小李就很喜欢买文具盲盒。

在首府各大商场内不难看到各类盲盒品牌的销售店面和自助贩卖机,前去挑选、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记者在赛罕区某商场的自助盲盒机前看到,商家将玩偶公仔装进盒子里售卖,售价从29元到99元不等。每个系列盲盒设有基础款、隐藏款等,其中隐藏款是玩家最难抽到的一款。

市民赵女士是一名盲盒爱好者,她告诉记者,自己喜欢收集不同款式的玩偶,往往会为了抽到自己喜欢的款式购买好多玩偶盲盒。她说:“购买盲盒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开盒子之前的期待感以及拆开后的惊喜感。”

如今,拆盲盒的乐趣已然成为一种消费潮流,但拆盲盒体验却不尽如人意。市民小王告诉记者,他玩盲盒好几年了,自己对隐藏款比较“上头”,部分隐藏款盲盒在二手交易平台的价格是普通款价格的十倍以上。曾为了买到隐藏款,他连续开了8个盲盒都没中,最终还是在二手交易平台买到了想要的隐藏款。

业内相关专业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切勿盲目跟风攀比。拆盲盒既可能获得高于预期的惊喜,也可能要面对低于预期的失望,要按需购买、量力而行,谨防陷入非理性消费状态。此外,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