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娟 马妍 文/图
在社区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于楼栋之间,敲开一扇扇家门,将关爱和帮助送到居民身边。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付出诠释着网格员的责任与担当,温暖了每一位居民。
笔记本上显真情
3月5日,晨光初破,公安厅社区网格员赵新梅整理好资料,开始走访辖区内的老人。这看似平凡的工作,却饱含着对老年人的深切关怀。
公安厅小区居民代奶奶近80岁,独居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这是赵新梅当天第一个要走访的居民。敲开门走进屋,赵新梅就忙活起来,她检查完屋内电器、燃气线路后,一边整理屋子,一边陪老人聊天。代奶奶说自己关节疼,赵新梅就认真记录下来,准备回去咨询医生。
离开代奶奶家,赵新梅又来到刘爷爷家。刘爷爷虽已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热衷运动,屋内摆放着各种运动器材。在聊天中,赵新梅留意到他家药箱里的一些药品过期了,便帮忙清理药箱,详细记录下常用药品的信息,准备下次走访时帮忙购买。
辖区内还有一对年迈的夫妇,老两口身体都不太好,子女也是偶尔回来探望。赵新梅这次专门为两位老人带来了社区组织的免费体检通知,耐心地告诉他们体检项目和时间。怕老人记不住,她把体检信息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屋内显眼位置。
当走访结束时,赵新梅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老人们的需求和问题。回到社区,她立刻开始整理这些信息,准备解决老人们的问题与需求。
居民的事放心头
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居民关注的焦点,阳光社区网格员马微娜也积极参与其中。邮电器材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需要领取门禁卡,但对一些行动困难的老人来说有些不便。马微娜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立刻化身“跑腿员”,为这些老人们送去门禁卡。
每逢高龄补贴周期认证时,马微娜都会在辖区微信群提前通知,并入户走访辖区独居老人,告知老人及其家属线上认证途径,向他们详细讲解相关政策。
辖区居民张大爷因为没有智能手机,子女也常年在外地打工,无法自行办理高龄补贴周期认证,马微娜就会主动上门,核实老人的基本信息,协助老人完成认证,并贴心为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马微娜的热心服务,不仅为辖区老年人解决了业务办理难题,更增强了高龄老人的幸福感,极大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入户走访成常态
作为回民区阳光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车巧兰所负责的区域老年人较多,许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车巧兰养成了定期上门走访的习惯。
她总是带着微笑和耐心,轻轻敲开老人的家门。每到一户,都会仔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是否存在困难。从日常生活用品的采买,到水电费的缴纳,她都一一关心。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还会主动帮忙跑腿办事,让老人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万大爷今年80多岁,几十年来一直与老伴儿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由于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诸多困难,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对此,车巧兰和志愿者帮老人注册了微信,并耐心指导老人学习使用微信的基本功能。
从万大爷家离开,车巧兰又赶往另一户困难居民家。在走访过程中,车巧兰总是耐心倾听居民们的每一句话,无论是对社区环境的改善建议,还是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她都认真记录下来,并及时反馈给社区。
点滴善举暖人心
“小宋啊,我这个月的退休工资怎么还没到账呢?”2月28日上午,家住呼铁佳园小区的王大爷焦急地来到祥园社区询问。
网格员宋岚云热情接待了王大爷,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之后,她先联系了社保部门,确认王大爷的退休金发放状态,接着又联系银行,查询账户情况。
几经周折,多方询问,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因为王大爷的手机短信被拦截,没收到信息误以为工资还没发放。宋岚云耐心帮老人重新设置了手机短信功能。看着忙碌了一上午的宋岚云,王大爷感动地说:“儿女不在身边,我自己又不会在手机上操作,多亏你们帮忙,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帮助老人,为老人生活助力,这样的暖心场景在社区里不断上演。社区工作者用他们的耐心和责任,为居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真正成为居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