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党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武川县:

3项举措推动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本报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苏晟杰 乔羽

武川县坚持精准施策、多维发力,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径。针对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作用发挥难、活动开展难”等问题,以“织密联络网、拉话叙乡情、搭台唱好戏”3项举措,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担职责、出实绩,有效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促进党员作用发挥,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党”,不断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助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织密联络网,促流动党员“归巢”。武川县积极发动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一村(社区)一表、一乡(镇)一册”,确保党员基本信息、流向、工作状况一清二楚。同时,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党建业务系统“流出党员”和“流入党员”管理模块,实时更新数据,按照“县统筹—乡镇抓—村(社区)落实”的工作思路,准确界定、动态掌握全县流动党员情况,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积极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并纳入统一管理。

拉话叙乡情,开展“情暖归乡路”活动。武川县坚持组织暖“流”,邀请返乡流动党员同过主题党日、共过组织生活。对政治素质高、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农村流出党员,积极沟通纳入村后备力量培养,鼓励流动党员情系家乡、投身家乡建设。春节期间,哈乐镇党委利用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依托镇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心系桑梓叙乡情,共谋发展促振兴”2025年春节乡村振兴座谈会,流动党员们为家乡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建议。

搭台唱好戏,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武川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流动党员成为助力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的“合伙人”,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大青山乡党委深入挖掘流入党员资源,引导他们发挥各自优势,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激发他们从“流入”到“融入”的积极性。注重发挥产业链上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坝顶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帮扶资金,利用流入党员的专业技术,共建内蒙古莜攸香食品有限公司武川县分公司,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8万余元,提供就业岗位4个,为流动党员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助力他们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