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安娜)面对被执行人账户仅剩40.3元、无固定资产可执行的僵局,新城区人民法院以屠宰费抵债的方式成功执结一起拖欠检测费案件,为破解执行难提供新思路。
某屠宰公司拖欠环保公司6万元环境评估检测费,经法院判决后仍拒不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不久前,执行干警通过财产查控发现,该屠宰公司银行账户余额仅剩40.3元,且公司屠宰的生猪均为养殖户所有,名下无其他可供执行的固定资产。此外,该屠宰公司负责人刻意躲避执行,拒接电话、行踪不定,案件看似陷入“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困境。
执行干警经多方走访发现,该屠宰公司虽账面无钱,但每日凌晨3时正常营业,屠宰费是其唯一收入来源。据此,新城区人民法院迅速制定“凌晨突袭”执行方案,4月22日22时,执行团队联合法警驱车奔赴托克托县,蹲守至次日凌晨3时,在该屠宰公司开工时开展现场执行。执行干警现场核查账目,确认屠宰费为可持续“现金流”,随即提出以屠宰费分期抵债的执行方案。
执行现场,干警向该屠宰公司负责人严肃告知拒不履行判决的法律后果,同时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进行劝导,并向申请人详细说明屠宰费抵债的可行性与保障措施。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屠宰公司维持正常经营,当日以屠宰费支付1万元现金,剩余款项按月从屠宰费收入中扣除,承诺1个月内全部结清。
“以屠宰费抵债既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企业因查封停产陷入绝境,实现了执行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新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表示,此案例为涉小微企业执行案件提供了示范。未来,法院将持续探索灵活执行手段,平衡“强制执行力度”与“企业生存温度”,让司法既有威严又不失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