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秋焱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全区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区各三级综合医院、中医(蒙医)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均要在2025年6月底前设置体重管理门诊,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服务。呼和浩特市医疗系统随即持续推进体重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据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27家医疗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为市民提供多种科学减重方案。
目前,在呼和浩特市,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的27家医疗机构中,既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等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也有新城区医院、回民区医院、清水河县医院等二级医疗机构。
据介绍,除少部分医院独立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外,大多数体重管理门诊挂靠于现有科室运行,其中内分泌科主攻代谢性疾病,中医科、营养科、普外科侧重代谢减重手术及妇幼专科(儿科/妇产科),为主流牵头科室。近四成机构已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形成“评估—干预—随访”的综合管理模式。以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为例:该院相关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来,医院共接诊减重患者200余人,其中中医科占比最高(160人),内分泌科30余人,营养科50余人。
世界卫生组织(WHO)自1997年起将肥胖列为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进一步明确,肥胖症是多种因素(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BMI(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估人体体重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它的数值是计算得出的,公式是以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通常被定义为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池海谊介绍,内蒙古地区是肥胖症高发地区,肥胖症高发与当地居民偏爱高脂饮食的习惯有关。据统计,2024年内蒙古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44.1公斤。正因如此,人们的科学减重需求旺盛。在体重管理门诊,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医学评估、营养指导、运动处方、行为干预等综合手段,形成个性化方案。
据了解,目前体重管理门诊中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代谢手术、中医减重等。药物治疗中较常见的司美格鲁肽需长期使用(68—104周)才显效,理想情况下可以减重15%—20%;代谢手术比较常见的是袖状胃切除微创手术,3天出院,术后需长期管理防止反弹;中医减重则为针灸、埋线等,减重效果因患者个人体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今,体重管理门诊并非由单一科室单打独斗,而是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科学化减重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全方位健康管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