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于梦圆)近年来,新城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党建+未检”工作路径,持续拓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以法治之光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5年初,中共新城区委政法委牵头,联合新城区人民检察院升级打造了“好阿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团队由一名具备深厚法律功底的党员检察官带领一名蒙汉双语检察人员及一名90后青年检察人员组成,致力于构建“办案+帮教+预防”全链条保护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未成年人检察履职效能。
“阿姨式”司法关怀
分级办案 注重犯罪预防
“好阿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以“阿姨式”司法关怀为核心,注重分级处理和柔性办案。在具体实践中,“好阿姨”团队准确把握教育、保护、惩戒尺度,根据案件性质、情节、手段、后果,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和处理方式,体现“宽容不纵容、保护不袒护”理念。对主观恶性不大、情节较轻未成年人犯罪的,坚持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处理方式;对主观恶性大、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罪犯,依法惩治,既让涉罪未成年人感受法治威严,也警示教育社会;对实施抢劫、强奸、杀人(未遂)等严重暴力未成年人犯罪的,依法批捕,对提起公诉更有利于其彻底悔改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起诉。
与此同时,团队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宣告暨犯罪预防警示教育活动”,组织附条件不起诉、不起诉及接受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走进电网高墙,参观监舍、劳动改造场所等监区真实生活场所,由正在接受改造的未成年罪犯现身说法,通过未管所内的沉浸式法治教育,提高犯罪预防效果,全方位、多路径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家长式”精准帮教
支部结对 突出联动治理
“好阿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以“家长式”精准帮教为抓手,制定未成年人成长方案。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团队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针对“黑校车、网吧、旅店容留未成年人及娱乐场所容留未成年人有偿陪侍”等问题,向主管或案发单位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针对“烟卡”游戏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烟酒、产生攀比习气的风险隐患,团队联合新城区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联合行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源头性切断“烟卡”购买渠道,联合内蒙古电视台少儿频道录制专题节目,切实引起未成年人及其家长高度重视。
此外,团队还以不公开听证发挥社会帮教作用,使听证不仅作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案件公正处理的途径,也作为罪错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的机会,让罪错未成年人受到深刻触动,坚定改过自新的决心。
“导师式”法治宣讲
进校园 进社区 守护青春成长
“好阿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坚持“以党建带动关键,以关键决定全局”的总体思想,将未成年人相关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前往土默特左旗哈素海学校开展“童心向党 薪火相传”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建知识融入互动游戏中,鼓励在校生积极参与,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前往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学开展“红心向党,法治青春——警惕电信网络诈骗,共筑法治安全防线”主题模拟法庭活动,结合涉及的案件,开展普及教育。自2010年起逐步建立由检察长带头、党员检察官积极参与的未检法治宣讲团,持续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态化。应辖区学校需求,“订单式”向学校提供视频讲座,制作校园欺凌、电信诈骗、性侵等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治视频课,并探索推出手语教育课堂等形式,满足更多未成年人法治需求。
此外,针对群众向12309反映的某小学小饭桌内存在校园欺凌现象,“好阿姨”团队向当事人详细了解情况并与校方负责人进行沟通,在校方对欺凌者作出相应处理后,团队成员前往学校开展校园欺凌防治专题讲座,针对特定学龄段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惩戒措施、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等。
经过不断努力,“好阿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已逐步成为未成年人的司法守护者、成长引路人。未来,“好阿姨”团队将继续以柔性办案、精准帮教和法治宣讲为抓手,持续创新法治教育形式,优化法治教育内容,扩大法治教育覆盖面,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水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