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11版:疫病防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奶牛汛期防疫技术指南

近期,我国多地连续出现强降雨,部分地区甚至引发了洪涝灾害,动物疫情发生风险随之增大。汛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特别是洪涝灾害后,死亡的畜禽尸体随河流漂浮,甚至腐烂,疫源地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暴露,都极易造成病原感染扩散。汛期高温高湿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流行和发生风险增大。

一、汛期前牛场准备工作

1、牛场防雨排涝设施检查,及时修补疏通加固;2、牛场在汛期前接种口蹄疫疫苗,并有计划的接种合适的梭菌疫苗;3、牛场饲料储存、混拌地点防雨防潮设施检查,查漏补缺;4、牛场保证安全用电,定期检查牛场用电线路,禁止水电同路,牛场用电最好能分支使用,以优先保证奶厅、风扇、喷淋、粉碎和饲料加工用电,杜绝电线裸露、电线混搭、控制开关和用电器功率不符现象,并安装漏电保护,保证用电安全;5、牛场内进行全方位环境消毒。

二、汛期牛场防疫工作安排

1、青贮及饲料储备环境

青贮和各类饲料在遭受暴雨淋湿3小时后就会出现霉变现象。对发霉变质的饲料饲草一定要挑拣出,禁止饲喂奶牛;多雨季节配方中增加脱霉剂产品可吸附一些霉菌产生的毒素,从而减少危害。注意及时通风散热,避免长期密闭环境造成的一些条件病原菌的快速增殖。

2、饮水

暴雨后的水源可能被污染,一定要做好饮水的消毒工作。尤其是使用周边水源(包括地下水)的牛场,可在牛的饮用水中添加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消毒剂。而且牛的水槽一定要保证每天清洗1次,用0.1%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水溶液先清洗1次,清洗干净后再给奶牛使用。

3、牛舍

暴雨后要及时清理牛舍淤泥和积水,保证牛舍内环境卫生干净;且要增加清理频次,以免地面太滑造成牛只摔伤、乳房炎发病率升高和蹄病感染率上升,影响奶牛健康和原奶品质。

4、蹄浴

在牛舍或挤奶厅回牛通道中增加生石灰浴,具体做法:铺上一段厚10厘米的生石灰,宽度和长度按牛场需要,保证每头牛都能经过该路段,且每头牛每个牛蹄都有至少3次能接触生石灰,每周至少使用2次生石灰浴,干燥杀菌,待汛期缓解后撤除此项工作。

5、消毒

消毒是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和细菌的最有效方法,可有效破坏病原微生物和细菌生存环境。在梅雨季节增加消毒次数:每天至少1次对牛舍、挤奶厅、饲料房外围、青贮窖外围、场区道路、大门口进行消毒,浓度是正常使用浓度的2倍。特别注意真菌在雨季快速繁殖,可针对性使用消毒剂。

6、饲料配比变化

因恶劣天气或气候异常,奶牛采食量会有所下降,但不要轻易调整饲料结构。要尽量避免给奶牛增加人为应激,可增添活性益生菌调理胃肠环境,减少或避免梭菌病发生。

7、料槽清理

水泥料槽在牛场使用比较普遍。水泥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湿热环境下,水泥含水量很容易升高,同时全混合日粮(TMR)水分都在50%左右。受长时间闷热环境的影响,饲料霉变速度非常快,很容易引发奶牛消化道疾病。建议每天投料3次,每小时翻推一次TMR料,清槽2次,保证清槽后空槽时间0.5小时/天,确保饲槽透气,同时利用空槽时间把饲槽死角处清扫干净,每天使用真菌消毒剂消毒1次料道。

8、灭蝇、灭鼠

暴雨季节强对流天气频繁,气温变化大、湿度高,非常适合苍蝇繁殖,每12天就会繁殖一代。

闷热天气会降低奶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苍蝇不仅骚扰牛群休息和正常采食,还是流行热和结节性皮肤病传播的第一媒介。

老鼠也是牛场疾病的传播者,不仅造成饲料损失,还会对牛场重要设施如电路、电器造成破坏,影响生产安全。通过定期喷洒杀虫剂,安全投放灭鼠药可有效控制蚊蝇、鼠害的发生,是奶牛场环境卫生控制的一项重点工作。

9、糟类饲料

糟类饲料本身含水量比较高,受雨季影响,再加上储存条件无法保障,霉变速度非常快,无法保证糟类饲料的品质和适口性,不建议牛场在雨季使用糟类饲料。

10、运动场

雨季时,运动场长期受水浸泡,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微生物容易滋生;而且环境温度上升后,土壤内部的水气会上升。牛只躺卧时乳房紧贴地面,地面上升的水气和温度会影响乳房散热,从而造成乳房炎和体细胞上升。所以要保证运动场排水设施通畅,及时清理运动场粪便和污水,及时修缮运动场破损地面。

11、驱虫

多雨季节的驱虫工作也要重视,及时进行体内外寄生虫驱虫。

三、奶牛雨季重点疾病防控

1、犊牛营养性腹泻预防

犊牛腹泻雨季多发,主要由饲喂不当或奶、料品质不良造成,其特征为消化不良和拉稀,多与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有关。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日常护理,给足初乳,饲料避免变质,减少大肠杆菌发病几率。

2、口蹄疫疫苗接种

(1)犊牛免疫:3月龄免疫1次,21天后加强免疫1次。

(2)口蹄疫疫苗抗体滴度检测:每次免疫完成之后,应在免疫21天后,随机采集牛群5%—10%的样品量,进行抗体滴度检测,发现口蹄疫抗体滴度低于90%的保护率的牛只,及时进行补免。

3、奶牛梭菌防控

牛场大门是牛场的第一道疫病防火墙,门口消毒池内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进入牛场必须经过消毒池。牛场预防梭菌感染牛的有效措施就是接种疫苗,目前市面常见梭菌疫苗为7联、9联疫苗,牛场可根据梭菌分型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疫苗使用。犊牛免疫5月龄免疫1次,围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1次,干奶后免疫1次。

4、奶牛“两病”防控

雨水冲刷地面后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暴露扩散,所以汛期要及时进行布病、结核病筛查;自身条件不足难以进行筛查的牛场可联系相关检测单位协助。及时发现早产、流产病牛,并进行胎儿及胎衣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菌扩散,避免汛期“两病”蔓延。

5、雨季腐蹄病预防

多雨的季节,泥泞的地面,不清洁的牛舍、牛床、通道、运动场,不平衡的饲料营养等都为蹄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一般后蹄发生疾病的几率比前蹄高,成年牛比犊牛发病多。因此需要合理搭配日粮,特别是钙与磷的比例要平衡(一般为1.5—1.6:1)。在多雨湿热季节应该定期消毒牛蹄,每次约10分钟;每年护理性修蹄2次。及时清除舍内的粪尿,勤换垫料以保持牛舍干燥,用生石灰粉消毒牛床,保持牛舍清洁。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