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3版:周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农博会 满满的“科技力量”

□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丽霞

8月16日,为期3天的第三十三届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介绍,本届农博会由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与研究促进会牵头,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支持主办,内蒙古东昭展览策划有限责任公司、东昭展览(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场馆内,精心布置的展台,声、光、电、屏,各种技术应用,炫目地展示着当前现代化农业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

据悉,本届农博会以“发展现代农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区域公用品牌、农资、节水灌溉、温室设备、智慧农业、畜牧养殖、农牧机械、绿色农林产品等,展出面积达4万平方米(室内2万平方米,室外2万平方米),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800余家农、林、牧、水企业携最新技术和产品参展,其中,高新技术项目253项,专利技术产品378个,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

在室外的内蒙古秋季农机展展区,有关农业机械、畜牧机械、林果机械、农业适用工程机械、无人植保器械等2000多种农机具竞相亮相,各种酷炫的农机设备让人感叹——这场“数字”农博会满满的“科技力量”。农牧业“数智”快马加鞭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打通数字化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的可能,也意味着打开农业的新未来。

在蒙农智慧节水灌溉有限公司展位前,工作人员正在向观众们展示如何用数字后台实时掌握田间动态。

在现场,各种农业“黑科技”让观众大饱眼福:数字监管平台、气象环境传感器、小虫体智能测报系统、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这些设备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农业物联网、农业AI+大数据、智能装备、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

企业经理高作龙为记者介绍了智能灌溉设备,“将滴灌器埋入土壤下方,水滴精确地供应到植物的根部,以实现农田的节水灌溉。这种设备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在干旱地区和水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技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在高作龙看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每2—3年设备和技术就会有一个新的“飞跃”,“比起过去顶着烈日在田间作业的传统方式,现在的‘数智’农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农作物的产量大幅、稳定提升。”

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农牧业,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北京大鹰美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展位,“智能反向定制饲料”让人眼前一亮。

销售总监王彦奎告诉记者,智能反向定制饲料是在公司智能养殖系统的大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的,“我们根据用户养殖牛的品种、头数、牛群均重、地域、原料、价格等变量因素量身定制出精准符合该养殖场牛群生长需求的饲料。这一技术创新不仅大大提升了养殖场饲料原料的可替代性,而且在达到精准营养指标的前提下饲料价格更低,真正实现了一场一料、精准定制,性价比最高。”

做强农业“芯”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在内蒙古金岭青贮玉米种业有限公司(下称“金岭种业”)展台前,一穗穗颗粒饱满的青贮玉米摆满了展台两侧,吸引了不少参会者驻足。

一粒粒小种子,迎来一双双热切关注的眼眸。负责人金维波告诉记者,种业发展一直受到政策层面以及产业层面的高度关注,金岭种业持续深耕青贮玉米优质种源20年,青贮玉米种子均为自主选育的品种,现如今已经涵盖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等全生长时期品种。在金维波看来,畜牧业(节粮型)的现代化离不开青贮玉米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饲料支撑和优良青贮玉米品种的“芯片”保障,未来青贮玉米种子发展空间广阔。

良种展示不局限于展厅,还拓展到广袤田野上。近年来,内蒙古坚持以拓面增量、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扩大优质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种植,提高饲草自给能力。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青贮玉米达到1400万亩,且90%以上全株青贮玉米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当前,随着养殖产业快速发展,智能设备的应用也成为牧场运营的关键要素。在内蒙古华文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展台前,动物体尺智能测量设备引起参会者的关注。

据负责人介绍,这款新型智能体尺测量产品集成了多种工业设备,包括红外感应器、高灵敏度感应光幕、高灵敏读卡器、高清摄像设备等,全自动操作,简约便捷。“这套智能体尺测量系统精准程度高达97%左右,平均误差±3CM;效率高,可实现每小时百只羊数据获取;成本低,数据稳定性高,投入到育种生产中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缩短工作时间。大量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将推动育种基础数据收集,智能后台的育种模块可以根据数据进行羊只品种选育,对养殖场羊群中的优秀羊只进行筛选,留下长得快、肉质好的羊只作为种羊,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和品牌实力,推动国内养殖业发展。”

“生态畜牧业”正当时

本届农博会同期还举办了2023年第二十届内蒙古畜牧业博览会暨生态畜牧业发展论坛、第八届内蒙古林产品博览会、内蒙古林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八届内蒙古(秋季)农业机械博览会等一系列配套活动。

在以“发展智慧牧业、聚力生态养殖”为主题的内蒙古生态畜牧业发展论坛现场,看到最多的神情是专注,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解渴”。来自国家及地方权威专家和学者围绕“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利用草场资源为基础、以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经营方式为关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为中心,分析研究了内蒙古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对当前内蒙古生态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路径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不同于其他传统农博会,本次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四会合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据组委会相关人员介绍,本次农博会力求“会”与“展”的有机结合,参会嘉宾不光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智慧精品,还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的论坛和讲座学习到最先进的农牧业种养殖技术和经验,在未来现代化农牧业发展路上,能够带着大会取得的共识和成果在产业改革中谋发展,在自主创新上求突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