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百灵·美文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大米饭的回忆

●平歌

从小我就爱吃米饭,大米饭、大米小米混合的二米饭、掺着绿豆或红豆焖的米饭、小米饭、高粱米饭都爱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只有吃米饭才叫吃饭。当然,在所有的米饭里,我最爱吃的是大米饭。大米饭现在已经成为日常主食,是最为普通的家常便饭了,但在四五十年前,它却是每个家庭餐桌上的奢侈品,甚至用“稀有”来形容都不过分。我出生的上世纪60年代,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父母用微薄的工资拉扯着几个孩子,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平时很难吃到大米饭。所以在我的记忆中,能吃上一顿大米饭是一件非常快乐且幸福的事。

一碗亮晶晶、香喷喷的大米饭,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小时候,全家每月仅有的一点大米都留给了我。记得家里有一个小铝锅,妈妈经常用它来给我焖大米饭。我端着碗津津有味地吃着大米饭,姐姐们眼巴巴地看着我的碗,眼睛里全是羡慕。小小年纪的我竟然都不懂得让她们吃一点。妈妈在医药公司工作,去外地出差时,经常坐着硬座火车买回来十斤八斤便宜的大米。看着妈妈带回来的大米,我欣喜若狂,又要吃大米饭喽!春节,家里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大米饭。大年初一吃饺子,初二是大米饭、炖鸡肉,在我的印象中多少年都是如此。对于我来说,这顿饭比大年初一的饺子好吃多了。

谁也记不得自己这一辈子吃过多少顿大米饭,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有几次与大米饭有关的经历却终身难忘。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我去找同学小贾玩儿,到他家正逢午饭时间,他端着一碗大米饭,上面是豆角土豆烩菜,当时我还未吃中午饭,饭菜的香味钻进我的鼻子,感觉真香啊!回家后,我就缠着妈妈也给我做大米饭。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过几天咱家就有大米了,咱们也吃大米饭。”可是过了好多天也没吃上大米饭,我吵嚷着又要吃大米饭时,妈妈就说再过几天,再过几天。长大以后我才明白,以家里当时的条件,妈妈是无法满足我随时能吃上大米饭这个愿望的。小贾家庭条件优越,而我的父母每个月要用116元的工资养活一家7口人,还要给姥姥寄15元的生活费。所以我怎么能跟人家比呢?1977年1月8日,那是我参军入伍的第一天,一辆大客车把100多名新兵拉到大青山脚下的小井沟。这天傍晚,我吃了到新兵连的第一顿饭。两个硕大的盆,一个盆盛着热气腾腾的大米饭,一个盆盛着以土豆白菜为主的大烩菜。全班十几个新兵一拥而上,两大盆饭菜很快就被吃得精光。40多年过去了,那顿普普通通的饭菜的味道至今还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它甚至成为我每次回忆当兵岁月时都能想起的一个片断。再到后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大米饭逐渐成为普通百姓家庭的日常主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单位给干部职工搞福利,经常分大米,有盘锦大米、银川大米,好像还分过天津小站大米。市场上销售的大米种类繁多,南方的、北方的,还有进口的。一到冬天单位就会分大米,分到的大米是用麻袋装的,分一次大米差不多就够全年吃了。

“大米饭”这个词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人们说“米饭”指的就是大米饭。去掉“大”字是因为人们很少再吃其它谷物的米饭。如果谁家今天要吃小米饭或高粱米饭,那一定是想换个口味尝个新鲜。大米饭——米饭,一字之变,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和变迁,然而,无论岁月过去多久,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就像小时候那碗难忘的大米饭一样,永远留在我的内心深处。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