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欣
佛爷沟的夏天是绿色的,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木、绿的庄稼,那漫山遍野的绿树庄稼,那一行行、一道道绿色,仿佛听从某种安排,全部汇聚在了一条由东而西的沟谷里,进而形成了更为浓烈的一道绿色长廊,令人震撼,令人陶醉。
佛爷沟是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241国道边的一个小山村,是清代杀虎口驿路的必经之地,也曾设过腰站,也就是驿站的辅助站,供邮驿歇息、饮水、住宿、换马。所以,从清代康熙年间开辟驿路起,这里便逐渐繁荣起来。村里76岁的老人郑长文回忆,听他的父亲说过,当年村子建在河沟的南面,而河道北面开阔地带则完全腾给了商业字号、车马大店,途经此路的多为马帮、牛车,运往西口归化城的主要是茶叶、绸布、瓷器,而运往口里的多为牲畜、皮毛、吉兰泰盐。佛爷沟作为必经之地,这里不但聚集了服务于邮驿站马、过往客商的商业店铺,而且也聚集了一些车马大店,其中就有东店、西店、应州店。郑长文拿出一块珍藏多年古香古色的“应州店”印版让我们仔细查看,并说他的先辈们就是从山西应县走西口而来,经营应州店的东家。这块印版不大,宽约25厘米,长约50厘米,厚约5厘米,楷体,繁写,阴刻,反字,深约一厘米。这块印版应该是应州店碾打粮食之后,以草灰为原料印在粮堆之上,以防粮食丢失,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广大农村。可见,应州店不仅开设车马店供行旅客商居住,而且还经营土地,生意兴隆由此可见一斑。除此之外,络绎不绝的客商还在村里捐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人称“佛爷庙”, 庙宇香火旺盛,名声远播,而村名“佛爷沟”正是源于此庙。只是这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后来被毁,但在当年庙宇后面的石壁之上,留下一尊清人刻在上面的坐佛,护佑着过往客商平安顺畅。一条货畅其流的绿色通道,在绿色的佛爷沟繁荣了将近二百年之久。
古驿道绵延至今,无数客商车马途经此地,佛爷沟那股潺潺流淌的溪水陪伴客商走过清朝,一直走到现在。可贵的是,无论客流多大,牲畜再多,佛爷沟却始终草色青青、绿树森森,除了杨树、柳树,还有分布广、面积大的沙棘林。每到冬天,白雪覆盖了大地,而沟里的沙棘果红了,这里一丛,那里一片,给寂静的沟壑换上了美丽的容妆。当年,途经此地的客商往往会折几枝沙棘,用牛车拉着,渴了,就吃几粒沙棘果,住店后,会拿出来赏给店家的孩子。这酸酸甜甜的果实,成为驿路上大人小孩的最爱。
佛爷沟村的确不大,但因为处于驿路之上,且曾经设过腰站、建有规模可观的佛爷庙,因而名声远播。曾经的商业字号、车马大店如今已然不见,而村民们也早已从河谷南岸迁居到向阳的北岸,就这样一字排开,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宁静而安详。村前的河水从东而西,曲曲弯弯,在两公里之外注入浑河,最终归流黄河。曾经的驿路已变成现在的241国道,车流不息,财富滚滚,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带来的是晋蒙人民的富足安康。
从古至今,无论是驼马过往还是汽车通行,佛爷沟里的绿色非但没有减少,反而由于人们的保护,更由于多年来的植被恢复,那满沟的绿色更加浓烈、更加厚重,进而托起一条通向小康的绿色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