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谁不说咱家乡好

■ 张玉林

又到芍药节,又见老同学。

6月4日,骄阳正酣,我和同学相约直奔和林格尔南山公园。通往南山公园沿途,店铺林立,饭馆食客盈门。特别是油炸糕、烩酸菜、莜面窝窝焖排骨、和林炖羊肉,最受人们的追捧。

徒步到南山公园下,车水马龙,人群熙攘。别具地方特色风味的冷饮和烧烤美食,东西分列,购者如云。阴凉处,歇脚的游客三五成群,一望数百米。南山公园,森林覆盖,山清水秀。道路九转十八弯,转转见芍药,弯弯闻花香。乍一凝眸处,芍药花开正浓:白的胜雪、红的如火、紫的像霞、黄的似缎、橙的如金……拳头大的花朵娇艳欲滴,吹弹可破。在坡上在崖旁翘首期盼,任人围观。它们争奇斗艳、一枝独放,孤芳傲赏。

放眼望去,芍药花一团团一簇簇,流成溪聚作潭汇成湖;上一坡下一洼,左一片右一摊;同住一公园,隔沟隔梁望,至老不见面。甚是有趣。在风中它们搔首弄姿含笑拥抱,掀起一浪一浪的红波粉潮,拍打在你的衣衫裤脚、脸庞眼睫发梢儿,痒痒的、香香的。惊得蝶舞蜂鸣鹊走。远处,粉雕玉琢的“小公主”在摆拍,俊俏姑娘或互相勾肩细语回眸,或弯腰轻嗅浅笑。几个喜盈盈的老头老太太,张开镶满瓷牙的嘴说啊笑啊,谈到尽兴处,还不忘往对方身上轻捶两拳。

“花姐,身体可安好啊……”被叫花姐的老太太眯着眼瞅半天笑了:“灰木头,都这把老骨头了还装斯文。小刘子,老粮食局的,属牛,87岁,比我小一岁。”“哈哈,老姐姐,眼不花脑子还灵光着呢!不是夸您,心眼儿好,有一副好身体。”“啊呀,就你会说话,虚情假意哄人一辈子……但爱听。不行了老了,耳背听不着靠喊了……”他俩大声打趣着,青筋凸起的手紧握在一起,端详着。刘老先生笑得连泪都流出来了,像褐色芍药花的一捧根系。

“呀,他婶子,你也一点儿没变,和原来一样样儿,还是那么袭(喜)人……”“唉,脸上尽褶褶了,没看头了,哪像你腰板子直溜溜儿的,一点儿也不像六十岁,还是五十岁的脸巴巴(容貌)。”那一口熟悉的和林普通话+乡村老家此地话,听的人格外舒坦。

游客忙着赏花拍照,五颜六色的遮阳伞,在人群中、树丛间、石阶上、楼阁里,闪动出没飘移滑翔。认识的不认识的,手机的闪光灯和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的咔咔声,一律将相片和视频传送给远方的亲朋。跨几道沟过几座桥,极目深处,楼榭里,七八个音乐达人围坐一圈纵情高歌,自弹自奏,唱的是脆生生甜莹莹。

中午,好不容易在距南山公园3里地之外寻到一饭店聚餐,但也客满。县供销合作总社工作的文军端起酒杯说,以前我们一盘火炕睡六七口人,住土房,扯几尺布做衣裳,几只大瓮腌一年的菜当粮,稀汤寡水的。现在同学聚会每个节假日都少不了,饭桌上鸡鸭牛鱼虾都是平常饭。生活好了许多人却吃喝出了“三高”。

董家营村的李仝牢说,村民富了,有很多人在城里给孩子买楼成了家。村里还能“带货直播”,还有医保社保。莲花和果桃两位女同学特别认同,她俩退休后几次坐高铁到北京逛故宫,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坐飞机到上海、海南等地旅游,也登上泰山看了日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润小笑着打趣学长王强,“莲姐出去逛,姐夫你要勤往钱包里加那么一沓沓。存多了也没用,花不完。”王强笑着感慨:“是呀,现在日子过得舒坦了,要什么有什么。吃的穿的用的都能上网购买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我们以前能刨闹个吃饱穿暖,光景就算过得不错了,现在开着轿车当农民是大多数家庭的配置。”电视台的老谢直点头。

现在种地讲科技了,李仝牢说,全部是现代化滴灌农业了。如今像马群等村就不赖,户户人均年纯收入在3—5万元。咱家乡老百姓的日子甜着呢!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