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如何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其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围绕这个问题,赛罕区深入实施暖“新”友好行动,建立精细服务矩阵,赋能基层治理。
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助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掌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思想情况,赛罕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或企业网点站点,按照外卖配送员和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半径,摸清组建基层党组织情况,将流动党员和职工群众组织起来,抓好思想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党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
赛罕区紧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统筹资源力量,提升辖区友好温度。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几乎全天在户外工作,为满足他们在工作时喝水、充电、休憩的需求,赛罕区着力深化服务平台建设,在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上持续用力,针对“两新”群体工作时间紧凑化、工作地点随机化的特点,在医院、公园、商场等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途经频率较高的区域建立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5个、“红蜂驿站”40余个,并依托现有的12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活动阵地,实现暖心服务不打烊,不断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为了吸纳更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加入到基层治理中,让基层治理的“新”力量融进来、活起来,赛罕区成立了由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组成的骑手志愿服务队,担当行走的政策宣传“扩音器”,社区民情、隐患排查的“移动探头”。大学东路街道党组织实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分制激励引导办法,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半径内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制度,创新“基础积分+组织赠分”赋分模式,用积分换礼品,并作为年底评定“先锋骑手”“最美快递员”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激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基层治理贡献“新”力量。桃园社区共签约外卖配送员5名,覆盖社区网格8个。通过骑手随手拍及时发现上报路面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隐患、不文明行为等问题线索10余个,协助社区解决微小问题8个。34名快递员加入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群,在配送快递过程中宣传电信反诈、消防安全,参与扶危助困志愿服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基层党组织的双向奔赴,充分发挥了新就业群体活动区域广、接触人群多的特点,点燃了“新”“新”之火,点亮了赛罕区基层治理新图景。